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

澎湖七美浪漫行

七美島位在澎湖縣最南端,為澎湖地區第五大島,島上的自然地形保有許多自然奇觀。

【地名由來】

七美島在清朝康熙年間稱為「南嶼」、「南大嶼」到清朝末期改稱為「大嶼」,延用到台灣光復初期。於1949年澎湖第4任縣長劉燕夫先生因感動於「七美人」的貞烈情操事蹟,正式改名為「七美」。


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澎湖七美

【雙心石滬──七美浪漫的見證】



石滬為一種人與大海相互依存的捕魚方法。原理為利用潮夕起落,在潮間帶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,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,在深水處盡頭向內做成彎鈎狀。漲潮時,魚群順着海水進入石滬中覓食海藻;退潮後,石堤已高於海面,魚迴游至捲曲處被阻,困於滬內,漁民藉此捕捉漁獲。

七美嶼只擁有一個石滬,因造型為雙心造型浪漫而唯美,觀光景點而以「雙心石滬」為著稱,並連續獲得票選澎湖美景第一名,雙心石滬原是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搭建而成傳統捕魚陷阱,現今魚貨量逐漸減少,雙心石滬的心心相連的造型,吸引許多絡繹不絕的情侶至此遊玩。

雙心石滬是澎湖地區眾多石滬中,保留最完整的石滬,若要觀看雙心石滬必須先確認每日的退潮時間,才能順利看到完整的石滬雙心形。



【七美人塚──香花樹前追憶貞烈】



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(1522年-1566年),一批倭寇登陸大嶼燒殺擄掠。有七名女子在倭寇的追趕下,自知難以逃過,又不甘受辱,為保全自身貞節,因而集體投井自盡,事後有人發現此井居然長出七棵樹,因此人們便傳說這些樹就是那七名烈女子的化身。此樹終年長青,會在春秋二季會開出小白花,飄有清香,當地人又稱它為香花樹。為感念七名烈女子的故事,後人填井立塚,在此立了塊「七美人碑」,稱為七美人塚。這也是七美這個地名的由來。



【望夫石──望穿秋水等待夫婿平安歸來】



位於南滬燈塔下方海岸,有一伸出海面宛如平躺孕婦之礁石。

傳說中:島上有一對恩愛夫妻,丈夫出海捕魚遇難不歸,妻子懷著大腹便便的肚子投入大海,不知經過多少年代,海邊岩石奇蹟般的形成一個狀如孕婦的奇石,俗稱「望夫石」。

可爬上望夫石上,眺望來往的船隻、海鳥,再往其腳下行走,有一小水泥橋,此地亦是七美有名的海釣場之一。

【石獅、龍程──讚嘆大地造物之奇妙】





七美是一座充滿想像力的島嶼,每一塊岩石幻化成各式的圖騰。

大獅風景區眺望龍埕,觀其名得其影,立於山頭居高臨下,仔細端詳時還真的可以瞧見龍身、龍頭、龍珠,甚至連浪濤激起的飛沫,感覺像是白龍在浮游。

龍埕這處海蝕平台還具備壺穴、豆腐岩、海蝕平台等地形,沿著陡坡往下來到海蝕平台便可看見這些精彩多變的地質景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